Published inConversion Lab如何活用NPS-別光只看NPS多少了幾年前 NPS(註) 被提出時,許多公司趨之若鶩地採用。當時在顧問公司任職,向客戶推廣 NPS 時,也相對容易能得到管理階級的買單。主要是因為它簡單、直接、且與管理者最關心的收益成正相關。隨著時間過去,我漸漸在業界中看到越來越多針對 NPS…Feb 15, 2021Feb 15, 2021
Published inConversion Lab如何避免用戶研究成為產品的絆腳石 — Uber 裁近半數用戶研究員,以實驗取代研究後的反思2019年9月,Uber 無預警地裁掉了公司全球近半數的用戶研究員,以及超過三成的設計師。在這之前,一半的市場研究團隊也被裁了。在領導階層的公開信中,說未來要更多地依靠快速的實驗而非用戶研究,來協助產品做判斷。Feb 15, 2021Feb 15, 2021
Published inConversion Lab如何衡量用戶研究的影響「你如何衡量用戶研究的影響 (Impact)?」這個問題不僅在美國用戶研究求職面試中必問,在工作場合中也時常被反覆提出來討論。前陣子聽一個 Google Research Manager 的分享,她要求她的團隊利用 Google…Feb 15, 2021Feb 15, 2021
Published inConversion Lab實例分享- 3 個用戶研究方法或流程上的創新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裡,陸陸續續從研討會、工作、面試等場合中聽到一些非常有創意的用戶研究方法。通常這些創意都是為了解決某些問題,例如預算有限、團隊沒時間閱讀研究結果等。以下整理幾個我印象特別深刻的舉措,依照用戶招募、執行研究、分享結果這三個階段各舉一個實例,希望能激發大家工作上的一些…Feb 15, 2021Feb 15, 2021
Published inConversion LabConversion Lab專訪:美國禮來藥廠使用者中心設計策略總監,陳泓翔本篇邀請到目前在美國大型藥廠禮來 (Eli Lilly)擔任使用者中心設計策略總監的泓翔,分享從台灣到新加坡、丹麥、美國的工作經歷,以及在醫療界推動創新與設計的所見所聞。Feb 15, 2021Feb 15, 2021
Published inConversion Lab如何定義產品的核心價值當使用者在決定是否購買某個產品時,其所考量的是產品的價格與該產品對他來說的價值是否均等。許多公司有一套縝密的訂價機制,來計算如何定價、提供多少折扣,才能最大化收益。然而,衡量產品價值的機制卻相對鬆散,因為價值牽涉到情緒、心理等,較為複雜且不易衡量。Feb 15, 2021Feb 15, 2021
Published inConversion Lab我從資深用戶研究員身上學到的一些事在美國,職稱中要出現「資深」兩字,一般需要比在亞洲花更多時間。在美國大概要有 5–7 年的工作經驗才可以算資深(新創公司另當別論),在亞洲,尤其中國,2–3…Feb 15, 2021Feb 15, 2021
Published inConversion Lab唐碩與微軟-體驗創新與及用戶研究現場直擊在 <<外部顧問公司與內部 UX 團隊與差很大?我該如何選擇?>> 一文中,介紹了企業端(甲方)與顧問端(乙方)在工作性質上的差異與常見的迷思。本篇將透過 Conversion Lab 其中兩位創辦人-在中國唐碩體驗創新諮詢擔任資深體驗研究員的…Feb 15, 2021Feb 15, 2021
Published inConversion Lab服務設計的未來服務設計顧問公司跟其他設計顧問公司的核心能力有哪些差異?服務設計師還須具備哪些能力,方能在未來繼續走下去?本篇內容摘自 Leah Buley 於 Adaptive Path 所舉辦的 2016 年服務設計大會中的演講,以及其於 2015 年透過 Forrester…Feb 15, 2021Feb 15, 2021